明天就正式结束年前的工作了。趁着比较闲,可以分享下在这一年中,主要围绕着工作的场景中,我与数字工具有关的使用习惯。
硬件
受到“在办公室里我想要工作得更顺手点,但我不想为公司的烂电脑多花一分钱”的心理影响,办公室电脑外设这一品类催生出很多廉价又相对好用的产品,帮助我这样双重不甘的人实现了微妙的平衡。我最感谢:
- ViewSonic的2K显示器:便宜,轻便,在价格区间内可以接受的分辨率,24寸刚好合适的大小,可以在125%缩放率下配合MacType让Windows系统的中文字体(微软雅黑)显得不那么荒谬,有效地安抚我躁动的心。买了这台显示器后我就直接把公司的1080p旧显示器归还了,还工作多一点开心。
- 京造的机械键盘:良好的敲击感,便宜的价格,可连接多台设备,朴素又舒适的外观,让我每天在各种工作群舌灿莲花更加顺畅,爱不释手。
- 倍思拓展坞:从电脑仅有的USB-C接口引出,可以连接电源、HDMI、几个USB充电器和键盘等等,开会时拔掉一个接口就可以带走电脑,不再像之前要插拔好几下。
- 雷柏MT750鼠标:罗技的平替版本,大只好握,带侧边键和侧边滚轮是我买这只鼠标的核心原因。支持接收器与蓝牙连接,可切换多台设备,可充电,虽然不缺鼠标但买了这台后用得很舒适,仍然感到满足。
- 无牌复制粘贴键盘:四键键盘,可以快速执行全选、复制、粘贴、保存操作,可谓不可或缺的办公室用品。
没太用起来:
- iPad:属于把自己想得太商务,以为带上iPad就可以成为高效率人士,结果在公司里用的最多的就是翻墙上网与AI对话。
- 诺基亚6300:买来做热点用,结果电池不经用不能支撑一天,需要时时充电,信号一般可能会间断,只能作为数码核桃在手里盘盘。
软件
工作电脑被公司IT做了一些限制,使得平时工作的便利度少了很多,因此如果想要形成自己的一些工作流,还得用各种软件东拼西凑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做出了这些选择:
- Listary:快速搜索文件,也可以有一些简单的命令可以作为个launcher使用,在翻找一大堆工作文件夹时非常有用,在修改hosts时直接输入命令打开记事本的操作非常快。
- Figma:开始用Figma做原型图已经有一年多时间,在2023年Figma已成为我最常用的画图软件,我在里面制作了最常用的各种组件,可以帮我快速搭建原型,非常节省时间,研究组件也成为工作之余的一小乐趣。我喜欢Figma的可掌控和逻辑感,精确控制各个元素之间的间距、排列、对齐,也喜欢完备的插件生态。唯一的不满是:太贵了。
- Notion:我大多数时候还是在Notion中管理临时的待办事项,记录等内容。我用过各种笔记、文档型产品,最终还是选择了Notion,因为公司环境下可用、可多设备同步、UI比较舒服、功能相对稳定。
- Visual Paradigm Online:用得少,但是画一些UML图的时候,这款工具还是用起来最舒适、绘制风格也较克制。如果只谈绘图的便捷性,飞书的画板功能也很好、博思白板的体验也不错。
- 欧路词典:欧路词典登录账号后可以跨平台同步单词本,可以方便地将各个端查过的单词都集中到一起。在安装第三方词库后,欧路的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增强,朗文和牛津的解释都非常好,通过英文释义去了解单词本意也可以更加便于记忆。现在我还基本上保持着通过欧路背单词的习惯。
- 各种AI:AI让我们更懒了,也更愿意提问了。这一年我与不少AI有过一面之缘,用来提问的场景还是最多。公司也接入了AI(背后还是OpenAi),我问了很多关于Excel、SQL相关的问题,解决了我的很多实际困难。除此之外,Perplexity、devv.ai等也是我很常用的工具,我用Poe的翻译机器人咨询过很多英语和日语语法问题,和Pi聊过一两个月的露水情缘。
- Snipaste:工作中少不了截图和标注的需求,Snipaste已基本上成为了办公室里大家的首选,甚至我们的数据开发常常在桌面上钉了一大堆数据互相比对。
- Harmony OS Sans字体家族:现代、多字重的字体家族,非常适合在Windows系统中显示,让眼睛多一点点愉悦。
- MacType:中文世界少了MacType该怎么活!即使电脑可能会蓝屏,也无法让我割舍。目前采用的是最稳妥的加载方式:将想要渲染的程序拖拽到MacLoader的程序图标上实现加载,这样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低。
没太用起来:
- Obsidian:一直很想坚持用,一直没用下去,因为无法从工作电脑上同步文件。
- XMind:虽然功能很强大,但是用起来很卡。在公司对于线上软件睁只眼闭只眼的情况下,现在还是在以用线上脑图工具为主。
- TickTick:管理任务很好,但久而久之发现工作中的任务并非有一款软件就可以很好地跟踪下去,混乱的项目会导致软件中的数据也一样混乱,慢慢地用不起来了。
- Figma的各种copycat:分别试用过Pixso、即时设计、Mastergo,即使它们的功能与Figma高度相似,但性能、细节体验等方面还是与Figma有一定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