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订阅付费新闻媒体吗?你正在为哪些媒体付费呢?你每月愿意花多少钱在新闻媒体订阅上呢?
在新闻和媒体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两个观念的焦点:个性化的新闻分发,以及为新闻付费。这两件事分别在各种争议中徘徊向前,最终基本上形成了某些共识。对于付费而言,现在人们基本上不再讨论应不应该付费,而只是说付多少了。
The Verge在最近的Installer专栏中做了关于新闻消费习惯的问卷。其中得到的信息也很符合我们的认知:大部分用户只需要少数一两个新闻媒体,并更可能是大媒体。纽约时报的用户最多、华盛顿邮报和经济学人也很多、一些人读华尔街日报、也有人读大西洋。这个抽样结果与2021年FIPP公布的数字媒体订阅榜单很接近。老牌的媒体还是大家付费的首选。不过我们也可以在其中看到一些并非新闻机构的平台在快速成长:Medium在榜单中位居第9,Substack位居第15。在2023年,Substack的一系列动作让它进一步走向大众,也稳稳地抓住了Newsletter的市场。
即便更多人接受为新闻媒体支持订阅费用,媒体们的生存环境还是很艰难。但反过来说,纵然媒体仍然过得很难,订阅的费用对于普通人来说也确实很贵。老牌的媒体即使有用户的规模优势,可以在订阅价格上做出很多折扣,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比较难支撑同时订阅多家媒体。我查了一下几家主流大报的名义订阅费用:
- 纽约时报:90美金/年(第一年10美金)
- 华盛顿邮报:70美金/年(第一年29美金)
- 华尔街日报:4.99美金/月(可优惠至2美金)
- 经济学人:209美金/年
- 金融时报:369美金/年
- 大西洋:79.99美金/年
-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财新。在上面那个FIPP的榜单中,财新首次名列第10,也是中国地区唯一一家媒体。财新通的价格是648元/年,99.99美金,也不算便宜。
我自己的选择:华尔街日报,去年的订阅刚刚到期了,今天renew了一年,也促使我想要写下这一篇。在对比了纽时,华邮和WSJ后,我感觉到WSJ的写作风格比较对我的口味,新闻有分量、有很多独家,也有财经媒体的专业感。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WSJ的折扣很多,他们投放了很多优惠渠道可以每年都以2美金/月的价格订阅到,着实性价比。而用户最多的纽时,我的感受却不如WSJ,比如突发新闻更慢、每日新闻生产数量更少、独家内容更少、立场摇摆等,给人的专业感要欠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