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谈到“自媒体”,如果谈到他们以什么形式存在,我们第一反应通常会想到抖音、小红书或B站的账号;如果谈到他们的产出什么类型的内容,我们第一反应通常是视频、图文。而拥有一个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维护内容,在今天已属于小众的选择。拥有网站的这些创作者,维持网站运转也已越来越力不从心。时代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转变。浏览器的收藏夹,在伴随我网络冲浪的这么多年里,承载了很多时光的印记,在收藏夹中的很多网站在这个时代浪潮中已经悄然离去。
独立网站的流量不断降低、所产生的收益无法覆盖创作者的投入,被关闭是一个经济上理性的自然结果。哪里有用户,哪里就有内容,创作者自然会转向更健康的内容生态。运营一个网站需要方方面面的成本,而在成熟的创作者平台上开一个账号是分分钟的事情,创作者几乎所有精力都只需要放在如何产出创作内容上面。网站,对于普通创作者来说,只会是个越来越遥远的选择。
今天聊到这些是因为我在随便打开浏览器的某个收藏夹时发现数码多(soomal.com)的网站打不开了。直觉告诉我可能他们关站了,Google了之后证实了这个猜测,原来他们前几个月,在成立15周年的时候就宣布了将要关站的 决定 。我不是这个网站的常客,在这么滞后的几个月后才在这样一次偶尔的浏览中得知关站的信息。
更早一点的时候,抽屉新热榜关站,也引发了人们一阵唏嘘。即使现在仍在运营的网站,境况也不算很健康,比如历久弥新的煎蛋网,即使已经是国内现象级的站点,站长Sein也遇到了不少难关,上次与视觉中国的诉讼差点搞死网站。国内出名的TMT媒体晚点LatePost,网站的流量相比微信公众号也不足挂齿。曾经的牛玩早已过眼云烟,现在还在的数字尾巴网站不温不火,互动极低。chiphell首页文章每篇也是几千个的访问。有一些网站已经积极拓展新的流量主阵地,比如煎蛋的无聊图公众号(现在叫王摸鱼),晚点新闻从最初就重点在微信上分发,爆款频出,甚至豆瓣也积极在每日豆瓣公众号上推送站内精选内容,不仅可以轻松阅读十万+赚些广告分成,间接还可以反哺站内的流量。
随着微信、小红书、抖音愈发抢夺用户的时间,整个网络生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永恒的去中心化争论愈演愈烈。我不打算在这篇小短文中去聊去中心化这个大议题,在未来也许我可以严肃地讨论这件事。但我想在这里表达这样的感受:以公开的网页形态存在的内容,是对所有人最公平的内容,是网络世界中的宝贵财富。现在存在着像平行世界一样的若干个平行网络空间,那里也许很热闹,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如果我们不穿过通往那个网络的虫洞便永远不会知道那些信息的存在。这是万维网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很遗憾的局面。